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、健康发展、农民致富的工程,是解决好“谁来种地”的重要举措。
奉新县成人农机学校隶属于奉新县农业机械化局管理。为了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,奉新县农业机械化局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,上至局长下至普通职工积极参与,通过多渠道、多方法宣传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和好处。通过先培训农机经销商、农机合作社、农业合作社……等负责人,经过他们的宣传,接着,种植大户、种粮大户等经合组织的法人代表、骨干纷纷前来我校报名参加培训,最后形成了大户带小户、大片区带小片区的参训热潮。前来我校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自愿报名,上期还没结束,下一期学员的名额已满。(今年的培训工作已经结束,参加明年培训的现已有50多人报名。)
虽然农村有农闲和农忙之分,但是忙完了农活正是农民做零工赚钱的好时机,一天最少也能挣个一百多元,对于农民而言是笔可观的收入。农民参加培训是要付出经济代价的,要让他们认识到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。因此,在课程设置上要贴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。我校的具体做法是,既按照上级要求安排了大学教授授予必要的经营与管理理论;又安排了农机生产厂家的工程师讲授新型农业机械的操作、常见故障的排除和保养;还安排了本校教师就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学员进行了解读;“安全法律法规”的课,就农村常见的不违情理却违法、违规的事例参照法律条文解读,进而提高了学员们的法律意识。学员们听得懂又关乎到他们的切身利益,当然也就感兴趣啦!
实训时间占了整个培训时间的三分之二,可见实训的重要性。我校的具体做法是,头三天观摩,带领学员们到我县或我省有名气的农机、农业合作社进行参观,不但要看,还要和合作社负责人座谈。我们精心挑选的合作社,它们的层次不同、规模不一、经营方式各异、管理手段也不同。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员们即开拓了视野,增长了见识,又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。“他们今天的成功也是我们明天的成功!”从而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,树立了学员们从事农业生产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、致富奔小康的信心。后七天进行新型农业机械驾驭、排除故障的训练,我校聘请了三位有经验的教练带班。由于学员的素质差异,开头几天兴致高,慢慢地就疲啦,练的人少了。怎么办呢?用小测验来激发学员的争强好胜心,二天一小考,最后一天大考,不合格的要补考,学员们的热情一天都没有减。
良好的课程设置还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实施,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要有好的班风,要有良好的班风就一定要有个好的班委。确立班委成员是要花一番功夫的,我校学员来自全县十几个乡镇,彼此有接触、联系的并不多,能和彼此有些许联系的一定是个能人,有号召力的人。我们的做法是:一、从报名登记信息中摸底;二、看他与学员之间熟络程度;三、进行交谈判断其社交能力(要有一定的识人功底),这只是第一步。第二步要遵循大片管小片,人多影响人少的原则。这样遴选的班委一定能成为班主任的好帮手。切不可选担任了村、组领导职务的学员为班委成员,他们的能力无可挑剔,但他们的其它事务繁杂,根本无暇顾及培训班,否则就会造成只见其名,不见其人的尴尬场面。
十五天的培训时间确实很短,但融洽的师生关系二至三天就能秃显,“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” 这句话应该落实在行动上。关心学员,爱护学员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践行的,现在天冷,有些学员提前到校我们老师就主动地端上杯热茶,同他们聊聊天,拉拉家常,说着、笑着,彼此的距离就近了。有些学员养成了早出晚归的习惯,早晨到校老师要对他嘘寒问暖,饭后回家叮嘱几句:“骑车慢点,注意安全。”暖人心的话不要多, 毎天目送回家的学员是毎个老师的必修课。
十五天的培训要告一段落,总结经验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。我校开班时为学员印发了《学员手册》,其中就有“优秀学员”评比条件,根据培训期间学员的表现,按参训人数的百分之二十的比例,表彰十位“优秀学员”,颁发奖状和奖金。这一举措为下期学员树立了榜样,也成了播种机,也为我们今后的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。
只要看到学员们毎天平平安安,愉快地学习着,是对我们参与培训老师的最好的褒奖。